董橋曾是明報的總編, 得過文學雙年獎, 應該有水準吧. 很多書都是硬皮精裝版, 甚至絨面.
他說此書是小品, 隨手而作, 部份是報章刊登過.
我於是有興趣一看, 不過, 結果是大大的失望. 如果以北京, 上海等現代的潮語, 就是巨巨巨巨巨失望.
很普通的敘事小文, 說看了甚麼書, 英國的天氣...
+++
醫生說, 住在倫敦, 要去跟傷風感冒做朋友, 沒辦法, 什麼都不用吃...
COVID來襲, 就知此說不假.
醫學界的污點. 我如果開一張消炎片的藥方給病人, 我會覺得丟盡了我自己的臉.
一條小橋, 一彎流水, 一叢翠竹的日子, 很甜.
一盞明燈, 一函舊書, 一碗苦茶的日子, 很甜.
一封家書, 幾聲兒女嬉笑的日子, 也甜.
不錯, 有點文縐縐, 有點酸溜溜.
算是比較好的幾句. 不能和陶傑的相比, 更不及鍾曉陽. 如果說文縐縐是自誇自讚了, 我覺得連半點也沒有.
看了梁實秋的作品, 實在看不下其他?
在機械文明的時代裡, 住在倫敦的人, 也許還會懷緬「採菊東籬下, 悠然見南山」的情景.
文人, 還是不要說科學了.
最令我詫異的, 是連番使用的所謂排比句. 十分嚇人. 是他可以運用的詞彙乾枯, 還是敷衍之作.
這樣的「文筆」, 書中差不多隔篇出現.
覺得他有強迫症.
現代人說的「沒有養份」, 此書演繹得很出色.
此書枉了一身硬皮精裝外表.
我大概不會再看他的此類小品.
現在太多只有包裝的空殼作家。
回覆刪除以呢本書計, 我覺得佢有精神病, 不斷重複自言自語. 香港才子, 好似佢冇比人公認過.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