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年度之書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年度之書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5年1月4日 星期六

年度之書 2024

今年看書差不多40本, 都是閒書為主. 


最好看的, 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. 

2024年1月4日 星期四

2023 - 黃霑看黃霑

2023年看了40多本書, 算是達了標. 我是用上下班乘車的時間碎片看, 以散文為主, 所以不難看幾十本. 

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

2022 - 黃霑與港式流行

今年看了幾本不錯的書, 喜歡的多於一本, 難分先後. 


最後, 我挑了這本, 因為看得很開心, 結集了他幾十年的專欄文章. 我可以在youtube 找到他提及的好歌與音樂, 他喜歡的香港及海外歌手, 很有親切感.

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

2021 - 奧格威的行銷創意與傳奇人生

2021年看了40本書, 今年比較好運, 看了幾本不錯的書, 各自難分高下, 但, 作為讀者, 我就十分滿意了.  


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

2020 - 香港外科醫生: 六十年回憶錄

2020年很幸運, 雖然看書與去年差不多, 但看了好幾本很不錯的. 



對我進益最多是這本. 

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

2019 - 金庸逸事

2019年, 也看了30多本書, 當然又是閒書為主. 看書是興趣, 不想給自己壓力. 

一整年差不多沒有自己真心喜歡的書, 幸好在年尾看了此書, 算是有點安慰. 









https://catlovesbook.blogspot.com/2019/11/blog-post_24.html

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

2018 - 英語人生

今年看了幾本文法書、語文書, 以這一本最精彩. 

要通一門外語, 絕對不容易. 他的中英文都了得, 就更不容易了. 學習語文, 跟數理一樣, 要有興趣, 也要一點敏感度, 更要苦功. 

從這裡看此書的分享. 

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

2017 - 賈平凹談人生

2016年只看了46本書,  2017發奮一些. 當然, 小品, 散文看多了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. 但, 總要比不看好一點. 

2017年是62本, 我希望每年能看60本以上吧. 




看過他的小說與散文. 很辛辣破格. 


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

2016 - 圖釋香港中式建築

2016年看書比去年更少, 只48本, 因為花了很多時間上網. 個別的英文書, 看得很慢很慢. 
2017年再努力啦, 今天在天水圍圖書館已看了兩本書, 粗略的看了一本, 暢快.  






http://catlovesbook.blogspot.hk/2016/10/blog-post_21.html


作者是掌故通, 那種考據精神, 很值得尊敬, 他的老餅潮語亦很優秀. 是我2016最愛看的書. 

那個大學教中文的, 在電視上以色情電影, 粗口作節目主題招徠, 很侮辱自己的才學. 也令人明白, 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. 


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

2015 - 中文經典100句 - 左傳

2015年才看了59本書, 是歷年最少了. 

當中很多是散文閒書, 不過, 閱讀是興趣, 不是工作, 也不必強求, 看了一本好書實在是很暢快的一回事. 






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

2014 - 歌詞背後

2014年只看了60多本書, 比去年少大約20本. 看書是很隨心, 不是追求數字.

一整年,  喜歡的書很多, 最喜歡應是這本歌詞的背後, 因為一直都會想起它, 及它當中提及的歌.







當然, 這是我這一兩年買的唯一一本書, 就知道我有多喜歡它了.



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

2013 - 一場思辨之旅



哈佛大學的公開課程, 可以youtube找到.
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不同的人生難題, 由讀者自己去判斷及作出抉擇.

此書令我想起吳敏倫的書, 社會如果沒有「道德」的枷鎖, 很多事也可以成立. 包括, 同性戀, 人獸交, 不倫之戀. 因為如果有真愛, 為什麼不可以愛動物及自己的父母或子女呢? 以不倫之戀為例, 如果不打算生育, 父戀女, 子戀母...就是正常了. 



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

2012 - 生與死的探索




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何很愛看生與死的書, 可能是人生必經之路, 要好好的作心理準備, 不會在死之前太惶恐太悽愴吧

這本書集合了不同宗教, 哲學教授, 醫生對死亡的演講講稿. 神父, 牧師, 佛徒, 教授都是反覆說經文, 古人的學說, 很千篇一律. 不過, 腫瘤醫生謝建泉的內容最感動我, 面對死亡, 沒有人比醫生更直接吧. 



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

2011 - 最後末期考




以為是一本討論生與死的哲理書, 原來不是, 是一本說女醫生成長的書. 

一個華裔女醫生, 現是肝臟移植的專家. 

內容是真的好, 很真誠, 很理性但亦有人性化的一面. 後一半開始學術性, 不過, 間或有幽默的內容. 我看得很開心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