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餅潮語的作者蘇萬興. 考據很不錯, 選的是香港建築物, 有親切感, 有些地方我曾踩單車去過, 所以我看得很開心,
三進兩院是有規模的建築群了.
一進是最前的一個建築.
我最愛看這些「出踩」, 因為用榫子, 特別見到工夫.


雲泉仙館的都很美, 比蓬瀛仙館還複雜.
前面叫「三間開一」. 左右的是蝦公梁, 名字很有趣.
廖萬石堂不愧為受保護文物, 各式樑柱, 裝飾都很傳統.
「牛腿」是裝飾用的.
沙田曾大屋也有.
簷口板, 在簷的下邊.
廖萬石堂.

雲泉仙館的蹲獸也沒有欺場.
也有好幾個牛腿.
也是雲泉仙館, 「翼角」, 十分有型.
原來這個東西叫「套獸」.
這個鴟吻有點恐怖. 原來鴟吻是龍的兒子, 放在脊的兩端, 可以辟邪. 龍生九子, 全都沒有成龍. 上面只蓬瀛仙館的見到口及眼.
兩旁的叫女兒牆.
室內的不叫牛腿, 叫雀替.
房子的山牆, 與五行有關.
這是廖萬石堂附近, 是金形?
中式欄杆.
柱的名堂也多.
前面圓的叫「瓦當」是在下雨時, 防止瓦片掉下來. 向上彎的瓦片叫「陰片」, 覆過來, 向下彎的是「陽片」, 下面半圓的是「滴水」, 是把雨水引向下流. 很有趣呀.
現代意思是指, 雨水由簷上向下流, 再一點一滴的經「滴水」再向下流, 比喻自己孝順父母的話, 自己的子女也會傳承到孝心, 也同樣對自己孝順, 有類似回報/果報的意思.
「浪子心聲」說「水滴不分差」就是說孝心會原原本本的傳下去. (我呢個解釋清唔清楚?) 黎彼得與Sam真不得了.

出奇的, 書中少有提及大嶼山寶蓮寺及志蓮靜院, 看上面的寶蓮寺, 竟然沒有多少出踩, 蹲獸少得可憐, 套獸付之厥如, 但內裡金雕玉砌. 給我的感覺是很銅臭. 要有傳統建築特色, 寶蓮寺不會缺錢啊.
總的來說, 粉嶺雲泉仙館及蓬瀛仙館算是很了不起, 多年前我去一趟雲泉仙館, 比起蓬瀛仙館少很多骨灰龕, 於是少很多商業味, 值得一去.
後記: 2017年的寶蓮寺僧尼醜聞, 看來, 善信的捐獻, 很多去了夏威夷起大屋.
如果香港遊寺院能有如此祥盡的介紹就好了.
回覆刪除年前日本旅遊一間寺院, 在地一位義工帶領下遊走(免費), 詳盡解釋類似上面的磚瓦建築特色和HISTORY 等等, 讓人記憶猶深.
要找對的導賞員才會有好的介紹, 當中, 可能要講運氣或是要付錢呢.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