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本人的英文原著, 再由他人翻譯成中文.
以前讀書有提及他, 我後來看他的:
中國語言學之父, 果然是高手中的高手.
書名是胡適起的. 1922年上海出版.
赵元任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、哈佛大学、中国清华大学、中央研究院史语所、美国夏威夷大学、耶鲁大学、哈佛大学、密歇根大学,后长期(1947-1963年)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(UC Berkeley)并在伯克利退休 [6-7]。
我想知道他何以是一個懂多國語言/方言的人, 是後天還是先天造成.
原來父親是清詩人趙翼, 家學淵源深厚, 家族也大. 也經常搬遷. 自然是多閱歷.
小時候說帶常沖州口音的北邊話/官話, 家裡沒有人說地道的京話。
家裡用人呂爺是山東人,丫頭, 周媽是保定人.住在冀州, 口音像山東話.
姑母說常熟話, 諗書說蘇州常熟話
從小就讀大學、中庸、論語等古籍.
我一小兒是留心人說話的聲音的. 到了上海就覺著有好幾種不一樣的聲音. 拉車的跟做粗工的多半兒說江北話, 就是揚州那一類的南方官話.
參加第二批庚子賠款的留美考試, 錄取的七十二人裡頭考了第二名. (第一企業家楊錫仁, 似乎不出名)
當年要考十幾科: 英文作文, 代數, 平面幾何, 希臘史, 羅馬史, 德語. 英國史, 地理, 拉丁文.
長輩更給他拉丁文書.
香港如今難尋一本拉丁文書啊.
最後數學100分及99分 . 天文學100分. 是康奈爾歷史上平均分最高的.
在康奈爾大學讀數學, 物理, 後來讀哲學. 又會彈琴, 可以9分鐘競走一公里. 最後是研究語言.
「支那」號的船名. 「支那」如今成了兩批人的感敏詞, 世事可笑.
老是跟語言打交道, 與其說是移情別戀, 不如說是舊情復熾.
邀論胡適見證他簡單的婚禮.
For no wedding ceremony could be as simple as our no wedding ceremony.
a sort of Vague-mut schleicht mir occasionally ins Herz hinein.
某種勇氣不時襲上心頭.
原著此句是英德並用.
ㄔㄩ遛 ㄔㄩ遛
也很多不同的語音符號.
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, 我中學時看過他的「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」
他出版「廣東話入門」, 中央圖書館有藏.
語言學家的育成, 結論是要天份, 也要後天.
這樣的人才, 百年一遇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